您当前位置:广水市政协网 >> 履职成果 >> 建言立论 >> 浏览文章
广水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日期:2022-11-28 15:26:28   浏览数:

 

广水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7月份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委员们走访了部门、养老机构、村(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对全市17个镇办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与政府及部门开展了专题协商,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现状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71.0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0.13万人,占总人口的14.24%。根据国际评价标准,我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95%,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89%,老龄化呈加速演进态势。与此同时,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日益突出,导致家庭养老能力削弱,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剧增。

目前,我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0家、床位1402张、入住老人530人,民营养老机构21家、床位1548张、入住老人869人。入住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者比例较大。如,蔡河静心养老院入住2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的有14人,占比63.6%;十里望夫楼福利院入住的23名老人中,精神障碍、失明、卧床不起的有13人,占比56.5%;长岭福利院失能、半失能人员占66.7%。全市建有3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完成32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但与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广大市民的养老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机构基础薄弱。全市17个镇办共有18家农村福利院,其中,应办、广办、武胜关镇三处已关停,其集中供养对象就近委托民营养老机构代养。在实际运营的15家公办农村福利院中,城郊福利院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功能完善;骆店、陈巷福利院实行公建民营,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其余的12家福利院普遍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够完善。全市21家民营养老机构仅有8家完成备案,其余均达不到备案条件。

(二)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一方面,大量养老资源闲置。大多数养老机构入住率低。除余店镇仁爱福利院(入住率91.3%)、卢畈村福利院(入住率87.5%)、十里爱心敬老中心(入住率90%)等少数机构外,公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37.8%;民营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52.9%。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大部分被闲置,有的建成后从未运营,有的因无人管理中途关闭,有的受疫情影响后一直未启动,实际运营不到三分之一。另一方面,部分有养老需求的群体“无床可住”。部分有条件的老年群体有养老意愿,但没有符合需求的养老机构可以入住。一边是闲置的养老床位,一边是求而不得的养老需求群体,养老服务呈现供需结构性失衡。

(三)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养老服务行业普遍工作强度大,一人身兼多职;工资收入低,从业人员月均工资在2000~2800元左右,且大多数没有购买养老保险;职业荣誉感低,很多人认为这是伺候人的活儿,不体面。多种因素导致行业吸引力不大,从业队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大多在50至70岁之间。不少养老院表示,要找到愿意干、能长干的护理人员难度较大。二是护理人员不足。国家《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对专职养老护理人员配比作出明确规定:“自理老人1:15-1:20;部分自理老人1:8-1:10;完全不能自理老人1:3-1:5。”我市养老机构配比远低于国家标准,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是普遍现象。如,余店镇卢畈福利院入住28名老人,失能、半失能人员18人,专职护理人员2名;吴店镇福利院入住老人32人,失能、半失能人员13人,专职护理人员1人。三是护理水平不高。42家养老机构176名护理人员中,只有85人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了护理资格证书。大多数专职护理人员达不到培训标准,无法参加培训取得专业资格证,拥有医护资质、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资质与管理型人才更加紧缺。四是志愿者资源不足。从事志愿服务的多为留守老人、义工,社会参与度不高。

(四)健康支撑体系不健全。全市有30家居家养老和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医养结合,两室联建”改造提升,为养老中心提供便捷卫生服务。大多数养老机构未实现“医养结合”,有的养老院老人生病,当地卫生机构不愿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总体来说,我市老龄化速度快、趋势猛、程度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养老服务承载力落后于社会化养老需求。

三、建议

据人口学家分析,未来20年,我国老龄化进入加速期,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就目前数据来看,我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我们应加速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建立与老龄化程度相匹配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加大养老事业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养老事业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提高养老服务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能力。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能力。二是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出台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重点发展适应中等收入老年人经济水平的中端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三是逐步推动居家养家服务。尽快启动居家养老床位试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规模,搭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加快推进居家养老。

(二)加强行业管理。一是推进农村福利院县级直管,由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二是成立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行业监管、业务指导和政策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依托职业院校和专业养老机构,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改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稳定养老服务队伍。倡导、鼓励党员干部、爱心人士、低龄健康老人、留守妇女及各类社会组织踊跃参与养老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制等互助养老模式,倡导“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以志愿服务时间换取未来相应的养老服务。

(三)整合养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是整合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打破户籍限制、区域限制,实现城乡一体,对失智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就近就便跨区域集中供养,分片区优化整合公办养老机构资源。在确保公办养老机构托底功能不变、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以“公建民营”等方式,盘活整合后的闲置资源。利用农村学校等闲置资源,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社区)建设一批小型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或农村幸福院,为有需求的农村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二是提高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利用率。加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管理,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和村(社区)属地管理责任,解决“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的问题。大力发展助老食堂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服务老人。

(四)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支撑体系。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签约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医老、康养床位,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提高为失能老人服务能力。

 

 

主办:政协广水市委员会    鄂ICP16018717号
邮箱:gszx6232330@163.com 电话:0722-6232330 传真:0722-6386330 地址:广水市府前街8号 邮编:432700 设计制作:中国广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