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协商在一线”推进会发言材料之四:
担当善为 在奋力推进“协商在一线”高质量发展上贡献力量
工商联活动组召集人 瞿海波
工商联界别活动组有委员20人,其中政协常委7人,成员基本是非公经济的代表人士。我们将在市政协的领导下,立足界别优势,积极探索实践,深入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为推动协商民主建设作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协商在一线,其实质是要充分彰显政协组织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性质是政治属性。一线协商就是解决政治协商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政协协商的拓展、延伸、丰富,让政协协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基层群众和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治理最便捷、最灵活、最有效的形式,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应紧贴时代、紧贴基层、紧贴委员、紧贴群众,要发挥委员和群众这两个主体作用和积极性,突显组织引导的作用,引导委员知情明政、建言资政、参政议政,引导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二、紧扣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协商在一线”重点工作
(一)发挥界别优势,完善委员联系群众机制,推动联系群众常态化
一是通过界别学习、界别调研和视察、界别协商、界别社会服务等活动,加强活动组建设,活跃界别工作,提升界别履职效能,体现特色性、实效性。二是组织政协委员根据界别特点优势和自身工作状况,通过上门走访、交流思想、征求建言线索等方式,宣传党的主张,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当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二)注重条块结合,打造为民服务主阵地,推动政协工作进基层
一是按照活动有阵地、有主题,履职有载体、有渠道,服务有规范、有保障要求,设立、做实“协商在一线”议事平台。二是推动委员下沉街道社区,使委员沉下去、将界别资源引进去,通过把握区域之要、围绕职能之事,帮助委员知市情、明街情、晓民情;组织“问政、问计、问需”见面会,引导委员为民代言、为民建言,探索运用“微调研、微建议”,助推解决群众关切的“微困难、微问题”;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送信息等系列便民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三)坚持双向发力,搭建“商量”平台,着力一线协商高质效。突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协商选题从群众中来、协商调研到群众中去、协商会议请群众参加、协商成果由群众共享,搭建“商量”平台,完善路径流程,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一是抓好科学选题。秉持要与党政工作合拍、要与群众需求贴近、要与市情街情相符,立足区域发展、呼应群众诉求选题;确定1个年度一线协商选题,确保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二是抓好调查研究。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建言权的理念,走出去搞调研、沉下去摸实情、融进去想办法,抓紧做实破题达意、调查分析、建言立论等关键环节,努力使调研成果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三是抓好协商组织。围绕调研成果就地协商、与民协商,紧扣情况通报、协商建言、居民互动、部门回应等环节,把协商引向深入、落到实处,构建居民群众、政协委员、利益相关方、政府部门多元参与、畅所欲言、能够充分吸纳民意、有效整合力量、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的对话协商格局,增进共识度、画大同心圆、凝聚正能量。四是抓好成果转化。按照协商有成果、办理有结果、落实有效果的要求跟踪问效,推动协商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强化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协商在一线”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坚持政协领导。要坚持在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活动组要做好统筹谋划、组织实施、联系协调工作,确保“协商在一线”始终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
(二)精心组织实施。活动组要按照此次会议要求,明确工作重点,精心选题,制定工作计划,创新内容形式,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组织工作,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实行建档备案,对委员收集报送的社情民意进行跟踪促办,切实把活动组织好、落实好。
(三)完善履职考评。建立委员参与“协商在一线”试点工作履职档案,记录委员联系群众、参加活动、建言献策等方面的情况,大力宣传界别活动组和委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履职为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