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广水市政协网 >> 文史天地 >> 浏览文章
广水抗战时期政权与组织建设之五:中共应山县抗曰尽主政府的成立
日期:2016-7-7 15:52:04   浏览数:

 

广水抗战时期政权与组织建设之五

 

中共应山县抗曰尽主政府的成立

 

 

一、应山沦陷后的政治形势

193810月应山沦陷。国民政府应山县长刘汉基携带县瞥备队人员枪枝、地方财产、县政府数百工作人员四处流亡。先是到骆店、陈巷避难,后逃到平林、随州淅河,再又撤到西余店和浆溪店等地躲藏,应山国民政府名存实亡。

193976日,由于刘汉基一贯的反共、 限共立场,破坏国共合作,消极抗战。经原鄂豫边抗敌工作委员会作工作,国民党第三专员公署专员石毓灵批准,报请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同意,撤销了刘汉基的职务,委任原国民党应山县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张铎为应山县代理县长。成立了由国共两党联合组成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应山国民政府虽以国民党的名义出现,但县长张铎是党派进去的特别党员。开始,张铎为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如相继聘请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县政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日的措施。但到后来,他就逐渐蜕化变节了。1940116 日,“袁家河惨案”发生后,党强烈要求张铎以国民党县政府的名义制裁李仲衡,但张铎被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共嚣张气焰所吓倒,不敢予以制裁。不久,张铎彻底投靠国民党,干起了反共勾当。国民党县政府已成为抗日的绊脚石,身为共产党员的张铎也辜负了党的重托。鉴于这种情况,党决心建立自己的抗日民主政府来领导应山的抗日斗争。

这时候的应山,已具备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条件。自1939 1月应山县委成立以来,全县党员已发展到500余人,建立了 50多个支部和8个分区委。信应地委19401月南下后,信南县委组织部长左铭派干部到应北黄土关开展工作,建立黄土关区(又称信南应三区,或中华山区)委,辖应山黄土关、小河、平靖关、中华山及信阳谭家河一带地区。尹云侠任区委书记,杨剑英(又名杨桩)任区长。信南三区的建立,使信南和应北抗日根据地南北呼应,相接成屏。同时,信应地委又派了大批干部到应山工作,应山党员干部的力量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在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方面,己由原来比较薄弱的几支队伍发展到三四百人左右。特别是在19405月,信应总队七团一部在应北浆溪店打垮了搞磨擦的国民党县政府,俘虏了县长张铎,这就为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二、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07月,县委在应南李家冲举行应山县第一次行政扩大会议,会期3天。参加会议的代表按“三三制”原则,中共党员、贫苦 农民和进步分子及开明士绅各占三分之一,各区都派有代表参加。到会代表纷纷发言,声泪俱下地痛斥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遭受的压迫和欺凌,对即将诞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寄予很大的希望,并提出了许多真诚的建议。会议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产生了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陈守一任县长,鲍资琢任粮食科长,高欣(后为李树诚〉任财政科长,刘子佩任司法科长,范精秋任建设科长,颜泽霑任民政科长,王恢为县政府秘书。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在应山行使职权。

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着手进行划小区乡、整顿保甲工作。小区乡划分主要按日伪在应山分割的“豆腐块”和公路的分布情况进行的。同时,考虑到一些地理条件和人口密度情况,决定把全县划分成5个区、35个乡、326个保。这项工作一开始, 就遭到一些地主和地方士绅的刁难。他们有的以写书信、带口信等方式进行恫吓和“劝告”,有的则直接找到县抗日民主政府,以种种理由横加阻拦和指责。县抗日民主政府紧紧依靠群众,严格执行党的有关政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于12月底胜利完成了小区乡的划分工作。小区乡划分的情况为:第一区(原应南区)管辖范围为广应坪公路以南、安陆以北、太平镇以西、安应公路以东的地区,下辖10个乡政权和81保,区署机关驻李家冲、洪庙等地。第二区管辖范围为广应坪公路以南、孝感以北、太平镇以东的平汉铁路两侧地区,下辖 6个乡政权和68保,区署机关驻地太平镇高店柴家岗。第三区管辖范围为广应坪公路以北,信阳以南,信应公路以东,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下辖平靖关、小河两个乡政权和15个保,区署机关驻地许家冲。第四区(原应北区)管辖范围为广应坪公路以北、信应公路以西、襄 花公路以东地区。下辖10个乡政权和71个保,区署机关驻地西肖店、新河口等地。第五区(原寿山区)管辖范围为广应坪公路以南、安应公路以西、襄花公路以东地区,下辖善化、合吉、绥让、宋家、人和、 双河、寿山7个乡政权和56个保,区署机关驻寿山刘家冲上湾。各区乡名称以区乡中心地方的集镇或村湾来命名,保甲则以区为单位用数目进行编排。这些政权机构都是由共产党领导,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处处维护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在人 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县以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有利于巩固基本区,发展游击区,扩大根据地。

三、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巩固新生政权。

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后,首要工作就是贯彻中原局关于在根据地实行“二五减租”(即照原来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的指示,决定在全县开展“二五减租”和“三七减息”运动。

当时党的政策是:团结地主阶级参加抗战,既要减租减息,又要交租交息。虽然这样,但还是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还得进行斗争。而农民却因长期受以地主阶级的压迫,虽然拥护减租减息,但又怕地主夺佃,丢了饭碗。为了帮助农民解决思想问题,保证减租减息的工作顺利开展,县抗日民主政府把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做为主要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各级抗日民主政府依靠基层农会和妇救会,首先抓住骨干,向他们反复进行阶级教育,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破除宿命论。经过帮助教育,使骨干们提高了觉悟,树立了信心。骨干的工作做通后,民主政府又同农会、妇救会一起分析地主的状况和态度,制订了一套减租减息工作方法。方法是:积极宣传党减租减息的政策,釆取先软后硬的办法,态度好的先减,态度坏的集中精力放在后面攻克。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县委和民主政府还组织干部到各区乡检查工作,总结经验并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于年底顺利地完成了 “二五减祖”和“三 七减息”工作。多数地主能按政策办事,只有少数地主是经过群众说理才减的。但也有部分地主釆取暗中对抗的办法明减暗不减,也有的农民减后又送还给了地主。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和县民主政府一经发现,就立即予以纠正,及时揭露不法地主的阴谋,同时对觉悟低的农民进行教育。减租减息运动的胜利,使农民的情绪更加高涨,应山的抗日根据地也更加巩固了。

四、颁布税赋制,筹措抗战资经费。

为筹措抗战资金,按照减轻群众负担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县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交纳田赋制》和《征集商税制》两项制度。

交纳田赋制就是根据农民的田地亩数所纳的赋税。凡有土地者,都要交纳田赋。抗日民主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普遍丈量田亩,依据当时的物价情况和田亩数,在旧政权实征税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征税,力求做到合理负担。对敌占区公粮的征收,民主政府则通过两面政权的保长,把头面人物请来交待党政策,晓以民族大义,然后协商数量,给券代征代收。征集商税制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种税收条件,逐步实行印契约税、屠宰税、烟酒税和行商税等。油印税票上面加盖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大印,按行商的货物估价收税,多则百分之十,少则百分之五,对行商的税收制度也逐步固定下来。商品税是以为单位征收。即一个税或一张税票,分配到户,经商户每月交纳。如屠宰、烟铺、粮行各纳税一张,合边币5元。这种制度既照顾了群众的利益,又简便易行,也就被群众所接受、所拥护,从而广辟了根据地经济来源。

五、兴办合作社,改善群众生活。

当时根据地的经费非常困难,群众生活也相当艰苦。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组织兴办合作社,组织贫商小贩入股, 贯彻政不夺民利,政民两利的工作方针。群众可拿210元入股,入股者每月得1元红利。工作人员每天工资4角,干部每天工资 6角,留3元作积累,余额上交政府。由于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努力, 解决了根据地和群众的物资困难,深受群众欢迎。据《七七月刊》记载:应山的合作社是194010月开始兴办的……。到1941年春, 应山共有合作社7个,资金7600元,大部分是民众投资的。”随着合作社事业的蓬勃兴起,入股者的生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合作社工作人员魏君三,一直穷到讨不起老婆无法成家,通过办合作社,50 岁终于娶了老婆。据7个月的统计:合作社上缴资金4万余元对支援抗战和巩固应山各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一定贡献。

另外,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推行的《交纳田赋制》《征集商税制》,兴办合作社,将部分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办学校、修水利、修桥补路等,所以群众对田赋纳税政策是拥护的。从此把旧社会转嫁于农民身上的一些不合理的重担都解除了,提高了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

 

主办:政协广水市委员会    鄂ICP16018717号
邮箱:gszx6232330@163.com 电话:0722-6232330 传真:0722-6386330 地址:广水市府前街8号 邮编:432700 设计制作:中国广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