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8号提案的答复
代立红、韩楚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招工网络平台,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在我市乃至全省己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它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效益,甚至影响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环境,对地方政府引资、经济结构调整、教育制度、就业环境改善、公共服务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究其原因:
一是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竞争激烈,外地用工单位“抢走”大量优质劳动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本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工资、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长期以来,我市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是以外出务工为主。特别是年轻人为了见世面和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发展机会,外出务工成为首要选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余万人。
二是企业用工条件相对较差。首先是工资待遇普遍不高。据统计,市内企业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普遍在1500—2000元之间,只有大量加班才能拿到较高的收入。其次,各种社会保险、福利等落实不到位,企业全员参保率不足50%。另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加班,职工的休假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
三是就业服务没有完全到位。由于受经费投入、人力投入等因素制约难以进村入户,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宣传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相当一部分民工对本地企业知之甚少,盲目外出打工。另外,一些企业急需熟练工人,而我们的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由于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不能为本地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市政府和人社部门十分重视本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近几年,我们人社部门积极发挥自身职能,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积极搜集、整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人社部门平均每年通过平面媒体、电视、网络等发布用工信息500多条。
二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阵地作用。在搞好日常职介服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每年在春节、五一、十一等时间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帮助企业培训新员工,或组织“定单式”培训,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学员毕业合格后就地转移就业。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劳动者保障机制。逐步将一些外资、私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同时对一些企业的加班问题进行规范,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我们人社部门做了许多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鉴于以上情况,下一步我们计划从劳动者、人社部门、企业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一、引导广大城乡富余劳动力转变择业观念,就近就地就业。要加大对本地经济、本地企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为本地企业做好正面宣传,帮助发布招工信息。特别对一些缺乏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要教育他们增强劳动技能,不要盲目外出,要看到家乡发展的亮点和希望。
二、加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要加大投入,加强各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并逐步向村组辐射,争取在村级组织配备劳务信息员,从而建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就业信息网络,让本地企业的招工信息能深入到田间地头,方便广大农村劳动者找工作。
同时,还要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通过劳务信息员摸清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服务。
三、督促企业努力改善用工条件,增强自身吸引力。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形势发展,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放宽招工条件限制,改善用工环境,才能增强企业的吸引力。首先,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者择业主要考虑的就是劳动报酬的高低,只要本地和外地收入相差不太大,他们肯定会考虑在本地就业。其次,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对职工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社会保险等都要按劳动政策法规的要求执行。第三,要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