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七届五次大会发言征集材料之四
关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
一、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主动顺应形势变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一是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室、运动场、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学校饮水洗浴工程落实较好,教学设施、住宿条件较之以往有所提高,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建设规范完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成效明显,一些花园式学校成为农村一道靓丽风景。二是各项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学校的生活教师、门卫保安等配置基本落实,学生食堂“一价制”推行到位,“定车、定员、定座、定线、定点、定责”的“六定”校车管理模式基本得到贯彻,寄宿学生的生活起居、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出行安全有了较好的保障,各项管理正向精细化迈进。
二、我市农村寄宿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目前全市在职多数教师年老体弱,知识结构老化;教师学科结构极不合理,音、体、美等学科专职教师极为匮乏。为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不得不自行大量聘请教师,即便如此,仍有课程无法开设。
2、日常运行举步维艰。据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除上级按在校学生每年500元的标准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外,日常运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学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人数再少的寄宿制学校,“麻雀虽小,但肝胆俱全”,因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小,照料生活起居的生活教师、安全保卫人员等一个也不能少,加上自聘教师工资开支,学校经费往往收不敷出,即使通过开办学前班、幼儿园创收,也是捉襟见肘,日常运行十分艰难。
3、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情感关怀缺位。寄宿学生因长期缺乏家庭情感呵护、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校园环境,其心理健康教育本应是备受重视的问题,但因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或兼任教师精力有限而很难得到满足,尤其是寄宿生中的留守儿童,情感关怀更为欠缺。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情感关怀主要由班主任、代课及生活老师凭生活经验和工作热情推行,不稳定、不经常、不专业的问题突出。
4、学校安全管理存有隐患。一方面,学生乘车安全问题突出。学生上下学乘车高峰需求量大和校车数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超员超载现象和无营运资质车辆参与接送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校安全责任重大。从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意味着用餐、饮水、卫生、洗浴、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跟进,学校超市、食堂、宿舍、门卫等关键环节的安全卫生管理必须同步落实。但因财力和编制不足,我市寄宿制学校安全保障设施难以配套,致使校园安全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问题。还有不少学校周边用于家长陪读的密密麻麻的出租房、棚户区,学生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令人堪忧。
三、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1、坚持教育优先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教育必须要率先振兴。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三大危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信任丧失的危险。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度、荣誉感不高,奉献意识、敬业精神普遍降低,教育的公信力总体下降。尤其是教师队伍中的个别害群之马,职业操守失范,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阵地失守的危险。面对全面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学校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一方面,不少教师怕担责,怕出事,对学生不敢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百般将就着学生在校“不出事”;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多年的价值观教育,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被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事例或几个网络暴力游戏所击溃。社会、家庭、学校如何形成教育合力,需要统筹综合应对。三是教育自身发展难以持续的危险。目前教师队伍大面积退休浪潮已经到来,青黄不接的状况十分突出,加上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城乡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叠加,如不迅速采取得力措施,教师队伍后继无人绝不是危言耸听。对此,市政府要未雨绸缪,坚持教育优先地位不动摇,要在财力保障、编制安排上给教育以重点倾斜;要提高教师待遇,让其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以教师职业为荣;要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形成合理梯队。
2、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夯实筑牢教育基础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教师队伍管理难度加大。当前,职业选择愈来愈多样性,这固然是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管理难度,目前工作环境、经济待遇合意则干,不如意则走,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工作常态,教师基本队伍难以保持稳定。二是教育资源配置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加速向城镇集中,需要城乡学校布局、师资力量配置做出相应调整,对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要求更高。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流动,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学校推行寄宿制管理的同时,学生心理疏导、安全问题、情感交流等也成为突出大事;应试教育作为创新型社会的大敌,现如今既要强化基础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特长,如何打造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建议:1、推行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拟定标准规范,进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2、对学校布局进行有序调整,在布局调整中探索城乡教师公开、公平流动机制。3、内部挖潜,盘活教育资源。
3、坚持问题导向,精心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
当前我市教育整体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以应山城区实验小学和南关中学为例:市实验小学人满为患,人气爆棚,班级人数远远超出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人数;而南关中学由于竞争、位置、设施、管理、师资力量等因素日益边缘化,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闲置。抢占优质教学资源导致的择校现象,已造成应山城区教育资源利用的严重不均衡。为构建更加科学、更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市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要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加强沟通和协调,统筹考虑,合理布局,使基础教育的发展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建议按照教育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路,将以下工作纳入规划:1、把握城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科学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有年龄梯队、有专业学科梯队、有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队伍。3、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大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完善教学装备仪器推进教育现代化等。4、主动适应高考改革变化,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师队伍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