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的
视 察 报 告
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
(2015年6月28日)
6月18日,市政协副主席傅本华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查看了陈巷镇刘店中心小学、应办南关中学,并召开了协商座谈会。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吴本华全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参加视察的委员纷纷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副市长刘荣陪同视察,并参加了协商座谈会。现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工作的评估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主动顺应形势变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一是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室、运动场、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学校饮水洗浴工程落实较好,教学设施、住宿条件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建设规范完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成效明显,一些花园式学校成为农村一道靓丽风景。二是各项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学校的生活教师、门卫保安等配置基本落实,学生食堂“一价制”推行到位,“定车、定员、定座、定线、定点、定责”的“六定”校车管理模式基本得到贯彻,寄宿学生的生活起居、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出行安全有了较好的保障,各项管理正向精细化迈进。
委员们指出,虽然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以陈巷镇刘店中心小学为例,目前全校在职有编制的教师有19人,其中50岁以上14人,58岁以上达6人。多数教师年老体弱,知识结构老化;教师学科结构极不合理,音、体、美等学科专职教师极为匮乏。为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该校不得不自行大量聘请教师,自聘教师就达17人,即便如此,仍有课程无法开设。视察时美术室地面及教学设施上蒙上了一层灰尘,经询问该校负责人得知“因无专职教师,美术课没有开课。”对此,市教育部门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近三年将400余名公开招录新机制教师全部充实到急需教师的基层学校,但因教师年度退休数额大,新补充教师不稳定,教师队伍后继无人的问题在部分农村学校显得尤为突出。
2、日常运行举步维艰。据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除上级按在校生年500元的标准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外,日常运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学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视察的刘店中心小学学生数量在全市寄宿制小学中算多的,也才438 人,一年的公用经费仅20余万元。寄宿制学校学生数再少也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照料生活起居的生活教师、安全保卫人员等一个也不能少,加上自聘教师工资开支,学校经费往往收不敷出,即使通过开办学前班、幼儿园创收,也是捉襟见肘,日常运行十分艰难。
3、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情感关怀缺位。寄宿学生因长期缺乏家庭情感呵护、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校园环境,其心理健康教育本应是备受重视的问题,但因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或兼任教师精力有限而很难得到满足,尤其是寄宿生中的留守儿童,情感关怀更为欠缺。以刘店中心小学为例,该校为寄宿生配备的一名生活老师是教师家属,主要督促住宿学生按时作息。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情感关怀主要由班主任、代课及生活老师凭生活经验和工作热情推行,不稳定、不经常、不专业的问题突出。
4、学校安全管理存有隐患。一方面,学生乘车安全问题突出。学生上下学乘车高峰需求量大和校车数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超员超载现象和无营运资质车辆参与接送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校安全责任重大。从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意味着用餐、饮水、卫生、洗浴、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跟进,学校超市、食堂、宿舍、门卫等关键环节的安全卫生管理必须同步落实。但因财力和编制不足,我市寄宿制学校安全保障设施难以配套,致使校园安全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问题。还有不少学校周边用于家长陪读的密密麻麻的出租房、棚户区,学生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令人堪忧。
二、意见建议
(一)坚持教育优先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教育必须率先振兴。市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地位不放松,在财力保障、编制安排上给教育以重点倾斜;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让其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以教师职业为荣;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和城乡布局结构,形成合理梯队。
(二)坚持示范带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城乡选取几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对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提升和特色打造,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以此查找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不足和巨大差距,探索教师公平流动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机制。
(三)坚持问题导向,精心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
当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与社会对教育期望值高的矛盾十分突出。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合理布局,使我市基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建议按照教育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路,将以下工作纳入规划:1、把握城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科学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有年龄梯队、有专业学科梯队、有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队伍。3、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大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教学装备仪器,推进教育现代化等。4、主动适应高考改革变化,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师队伍培训力度。
关于其他问题的意见:
1、关于应山城区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精神,县城高中师生比为1:13、初中1:16、小学1:21、幼儿园1:7,根据这一测算标准,应山高中、城区小学、幼儿园分别缺编144人、69人、271人。随着“十三五”期间学生数量增加,教师需求量更大。如果加上教师自然退休因素,缺口将更大。建议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1、妥善解决好城区教师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累计从农村学校借入教师数百名,这部分教师长期处于借调状态,增加了管理难度,必须经适当程序,解决其人事、工资关系转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有序流动机制。2、充分利用全省招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政策,建立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每年按“退一补一”或“退二补一”的比例从应届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引进人才,将更多的优秀青年纳入教师队伍。3、要统筹整合应山城区各类学校资源,加强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立足内部挖潜,盘活教师资源存量,使其发挥应有效益。
2、关于应办南关中学扩容征地问题。南关中学本是一所有良好教育业绩的学校,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每年招生仅30人左右,生存发展十分困难,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浪费。应山城区现有3所中学,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能够解决南关中学多年悬而未决的19.3亩预留地问题,必定能对其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一方面,南关中学要准确定位、练好内功,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良好的教育成果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另一方面,市政府要研究解决南关中学征地问题,为该校转型发展创造条件。
视察组成员
傅本华 市政协副主席
汪维浩 市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刘 鹏 市政协常委、财政局副局长
曹意春 市政协常委、电台总编
韩楚强 市政协常委、应办政协联络处主任
魏以钊 市政协委员、十里办政协联络处主任
傅志安 市政协委员、卫计局副局长
熊 玲 市政协委员、妇联副主席
吴瑶成 市政协委员、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张大高 市政协委员、编办副主任
朱 琼 市政协委员、国土局副主任科员
张孝贵 市政协委员、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