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协办发〔2015〕8号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
通 知
各专委会、联络处、活动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阐述了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协协商的内容、形式,明确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的要求,是指导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文献。现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国政协办公厅负责人就学习贯彻《实施意见》答新华社记者问、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发表在《人民政协报》题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理论文章予以印发(具体内容附后)。各专委会、市直活动组和镇办联络处要认真组织委员学习,并在履职实践中贯彻落实。
市政协办公室
2015年7月10日
附一: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1.重要意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载入宪法,党中央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有利于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指导思想。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广泛凝聚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3.重要原则。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宪法和政协章程确定的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切实提高协商实效;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努力营造良好协商氛围。
二、明确政协协商的内容
4.政协协商的主要内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等。
5.制定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对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专题协商会议题及其他协商形式的重要议题,应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做到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
建立健全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工作机制。政协办公厅(室)在广泛征求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年度协商计划草案。党委办公厅(室)会同政府办公厅(室)、政协办公厅(室)修改完善年度协商计划草案。经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后,报党委常委会会议确定。
6.在实践中丰富协商内容。鼓励各级政协根据形势发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丰富协商内容,拓宽协商范围。政府起草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视情可在政协听取意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三、规范政协协商的形式
7.完善政协全体会议协商制度。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同志出席开幕会、闭幕会,参加界别联组和委员小组讨论;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听取大会发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界别联组和委员小组讨论、听取意见。可安排跨界别联组讨论;界别联组和小组会议应安排时间讨论界别提案、推荐界别大会发言。规范会议活动程序和机制。完善大会发言遴选机制,提高发言质量。改进会议成果报送工作,如实反映委员意见建议。
8.健全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制度。全国政协一般每年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地方政协可视情安排。会议按专题分组讨论,进行大会发言。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党政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并可与委员互动交流;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参加讨论。会议成果以政协党组报告、大会发言专报、政协信息等多种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
9.规范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一般每年召开2次专题协商会,地方政协可视情安排。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党政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听取意见,与委员互动交流。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发言应充分反映政协专门委员会专题调研、委员视察、界别调研和民主党派调研等成果。会后,相关意见建议以政协党组报告、政协信息等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
10.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全国政协应选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问题作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部分重要议题列入政协年度协商计划。视情每年召开若干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根据议题需要,政协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并介绍情况。优化参会人员结构,以委员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为主,视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前,全国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应深入开展调研。会后,及时将会议主要内容、形成的共识和重要意见建议,以信息专报等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参阅。推动协商过程和协商成果公开,增加影响力和共识度。地方政协可结合实际,对协商座谈会等活动作出安排。
11.开展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对口联系的有关部门以议题为纽带建立健全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开展对口协商。加强走访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定对口协商议题。对口部门根据情况邀请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参加重要工作会议或重要活动,政协组织的视察和调研活动可邀请对口部门参加。
充分发挥界别在视察、调研、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中的作用。完善政协领导同志和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制度。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整体部署组织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举行界别协商会、座谈会等活动。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参加界别协商活动。健全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服务界别协商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12.健全提案办理协商制度。修订提案审查工作细则,严格立案标准,提高提案质量。加大专门委员会和界别提交提案力度,增加集体提案比重。建立交办、办理、督办提案协商机制。在提案交办环节,建立共同交办机制,召开提案交办会,做好落实责任的协商。在提案办理环节,建立健全联系沟通、办理询问、研讨交流机制,把沟通协商作为提案办理的必经环节。在提案督办环节,建立健全跟踪督查和成果反馈机制,做好成果转化的协商。建立和完善台账制度,把提案办理纳入政府年度督查计划。完善提案办理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落实提案及办理结果公开的有关规定。制定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办法。落实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参与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的工作制度。全国政协完善主席办公会议协商督办重点提案的做法。
13.拓展协商形式。政协在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形成过程中及时召开专题座谈会,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在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活动中开展协商。通过视察报告、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开展协商。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
四、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
14.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认真落实由党委、人大、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提出议题的规定。建立党委同政府、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会商机制,议题可由党委和政府交办,可由党委召开的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可由政协与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提出。建立政协内部选题机制,通过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座谈会、发函等形式征集议题,积极探索由界别、委员联名、委员小组提出议题。
15.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党委召开的有关重要工作会议可安排政协领导同志参加。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可视情邀请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列席。有关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政协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建立相关部门定期通报情况制度,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政协全体会议召开前,根据需要可组织情况通报会,请有关部门通报年度工作情况。协商活动举办前,有关部门应提供需要协商的相关材料。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可邀请有关部门同志介绍情况、交换意见。
16.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办法。协商后形成的视察报告、调研报告、政协信息、大会发言专报、重要提案摘报等成果,党政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的,应及时告知政协办公厅(室);对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落实的,应将落实情况抄送政协办公厅(室)。
五、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
17.政协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具体意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明确党委、政府和政协在协商活动中的职责。
适时制定民主监督的专项规定,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重视发挥协商会议、视察、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委员举报等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政协各种协商活动特别是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等,增加民主监督内容,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应开展监督性的视察和专题调研。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政协可应有关行政执法部门邀请推荐特约监督员。密切与党委和政府监督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总结推广专题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做法。
建立健全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修订专门委员会通则,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修订视察工作条例。做好党委和政府委托政协开展的重大课题调研和邀请委员参与的重大项目研究论证,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形成整体合力,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18.研究制定规范委员履职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委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实行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将委员履职情况作为换届时继续提名的重要参考;严格会议请假制度,委员出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的情况书面通知本人并在一定范围通报;探索建立委员每届任期内就履职情况向本级政协报告的制度。强化廉洁自律,逐步建立委员履职的利益冲突回避机制,制定委员违反政协章程的处理办法。
19.在政协建立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委员的联系网络,充分发挥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界别、机关、所在地全国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等联络服务委员的作用。完善发挥全国政协委员作用的意见。各级政协领导考察调研,可视情与当地同级政协委员座谈。政协的视察考察和专题调研活动可安排当地相关同级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定期向京外委员和港澳地区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与委员联络的具体机构,明确职责,做好委员日常联络工作,为委员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管理,依法维护委员依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权利;配合专门委员会,联系政协参加单位和界别召集人,及时通报政协会议精神和工作情况;做好接待委员信访的工作。
六、提高政协协商能力
20.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完善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主席会议学习制度,组织委员专题学习研讨。加强委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的学习,在履行职责的实践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
21.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实施办法。视察和专题调研课题应与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和政协重点工作相衔接,由主席会议或主席办公会议统筹审定。优化调研队伍构成,采取集中调研、分散调研、蹲点调研等形式摸清真实情况。加强对调研成果的研究论证。加强人民政协智库建设,整合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智力资源,发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作用。
22.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达和汇集分析机制,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修订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密切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人民团体等界别的联系,积极组织委员参与协商、视察、调研等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意见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委员联系点、委员网上信箱等联系群众的新形式。委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疑释惑,引导群众理性有序合法表达诉求。
23.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加强政协组织与党委统战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民主党派委员和无党派人士委员在政协履行职能、协商议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联系各界别委员制度。强化政协开展统战工作的职责要求。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应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在工作中既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识,又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提高合作共事的质量和水平。
七、加强和完善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24.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民政协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
25.建立健全党领导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应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的原则,统筹制定加强党委和政府工作与政协协商有效衔接的相关制度。支持政协制定并实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专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讨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年度协商计划等的制度。深入研究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对政协界别适当进行调整。完善委员推荐提名工作机制,优化委员构成。改进委员产生机制,严把委员素质关,真正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加强政协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选拔、交流和任用,加大干部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的力度。加强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6.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政协党组肩负着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全部工作中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健全政协重大工作向党委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委员队伍建设和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27.营造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方针,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大力推动关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将其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把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宣传列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工作计划,积极宣传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履职的生动实践,形成有利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良好环境。
附二:
全国政协办公厅负责人就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答新华社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全国政协办公厅负责人接受采访,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于2015年1月颁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重大部署,并对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要求。结合政协实际制定配套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中央要求,全国政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实施意见(代拟稿)》,全国政协主席办公会议和全国政协党组会议审议后上报党中央,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问:《实施意见》的出台有何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意见》阐述了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协协商的内容、形式,提出了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衔接的举措,明确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的要求,强调要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是指导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文献。《实施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对于广纳群言、广谋良策,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请您谈谈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实施意见》强调,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广泛凝聚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问:请您谈谈《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
答:《实施意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部署,主要精神和内容与《意见》保持一致,同时紧密结合政协实际,对政协协商民主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一是认真学习把握中央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在文件中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重要原则等作了一些新的概括,对政协协商的内容和形式等作了新的规范。二是将重点放在加强政协协商的具体化、程序化上。比如,在完善政协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形式中,对参会人员、协商内容和程序等作了进一步细化,增强文件可操作性。同时,对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衔接、协商能力和制度建设等,都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三是注意总结各级政协协商民主的成熟经验,努力上升为制度规范,同时鼓励各级政协根据中央精神进行新的实践探索。
问:《实施意见》在协商内容、形式和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和新要求?
答:在协商内容方面,《实施意见》明确政协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等。对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等作出规定,并鼓励各级政协根据形势发展,结合实际丰富协商内容。在协商形式方面,对政协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重要协商形式进行了细化,首次在文件中对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选择、会议组织、会前调研、成果运用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对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也进行了规范。在协商制度建设方面,要求适时制定民主监督的专项规定,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各项工作制度,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研究制定规范委员履职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实施意见》还对建立健全政协专门委员会与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工作机制、政协办公厅(室)和专门委员会服务界别协商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提案办理协商制度等提出了要求。
问:《实施意见》在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加强与党政部门工作衔接有利于提高政协协商议政的实效。《实施意见》从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在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方面,规定建立党委同政府、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会商机制,议题既可由党委和政府交办,也可由党委召开的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还可由政协与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提出,并对建立政协内部选题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在健全知情明政制度方面,明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政协领导同志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召开前,根据需要可组织情况通报会,请有关部门通报年度工作情况。协商活动举办前,有关部门应提供需要协商的相关材料。组织委员视察调研,可邀请有关部门同志介绍情况、交换意见。在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方面,规定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办法。协商后形成的视察报告、调研报告、政协信息、大会发言专报、重要提案摘报等成果,党政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的,应及时告知政协办公厅(室);对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落实的,应将落实情况抄送政协办公厅(室)。
问:如何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精神?
答:《实施意见》的颁发是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是人民政协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协党组肩负着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全部工作中去。最近,全国政协第十一次常委会议对《实施意见》进行了学习讨论,并对下一步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和各参加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宪法和政协章程确定的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重要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学习宣传,在把握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指导履职实践、推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把贯彻落实工作推向深入。
附三: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湖北省政协主席 杨 松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近日印发实施了,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实施意见》开篇就强调: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实施意见》还阐述了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协协商的内容、形式,明确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的要求,是指导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文献。认真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是当前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努力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前提在于充分认识人民政协所具有的显著民主优势,重点在于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关键在于加强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的衔接配合。
一、人民政协具有显著的民主优势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提高我国民主的参与广度、参与效率、参与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政协协商有利于提高民主参与的广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无论是基于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还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都具有强烈的表达意愿。当前,我国人民民主虽然获得很大发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需求,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缺少广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平台。人民政协是我国代表性最强、联系面最广的政治组织,中国所有合法政党、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和5大宗教团体都有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协委员。政协的每一个界别,都是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条重要渠道。政协协商在发扬统一战线内部民主的同时,还能够把民主触角伸向各界群众,有利于提升我国民主的参与广度。
政协协商有利于提高民主参与效率。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多样。人民政协作为一种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通过加强协商互动和讨论沟通,能够使各种不同思想观点在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可以极大地提高民主参与的效率。
政协协商有利于提高民主参与质量。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表达各种意见建议,是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进行的,是在体制内表达诉求,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政协汇聚了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有条件、有能力深入研究一些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出高质量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政协协商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提高民主参与的质量。
二、重点推进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施意见》指出: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要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推进政协协商的制度化。制度,即成文的规定。推进政协协商制度化建设的重点,要搞好制度衔接。党委议事规则、人大立法条例、政府工作规则以及党政干部任用条例等重要制度性文件,要把政协协商作为一项重要程序要求加以明确。要完善配套制度。地方政协要依据《实施意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出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专项规定,以及会议和经常性工作的专项文件等。总之,要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科学规范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
推进政协协商的规范化。规范,即标准。推进政协协商规范化建设的重点,要规范协商主体。政协协商的主体,除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外,还必须明确,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也是政协协商的主体。在协商内容方面,要处理好广覆盖与可操作之间的关系,既要广覆盖,又要可操作,重点在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规范协商形式。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更为灵活、更为经常地开展协商活动,另一方面,也要严格界定各种协商形式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各得其所、名符其实。
推进政协协商的程序化。程序,即次序。政协协商的程序,既包括内部运作程序,又包括外部衔接程序。推进政协协商程序化的重点,一是要加强内部程序的规范。从目前看,政协协商的内部运作程序,主要是协商活动的准备、协商活动的开展、协商成果的报送等几个方面。对于政协协商内部程序的规范,主要是细化操作流程,使协商活动一环紧扣一环,高效有序进行。二是要加强与外部程序的衔接。这是目前政协协商程序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协协商与党政工作的衔接程序,从而真正把中共中央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加强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的衔接配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发挥各协商渠道自身优势,做好衔接配合,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政协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求在衔接配合中形成各种协商形式的整体合力,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
加强与政党协商的衔接配合。政党协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直接协商。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衔接配合。比如,加强民主党派与政协专门委员会的联合调研,为民主党派直接向党委提好意见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政协渠道向党委报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举办好重要协商会议和活动,组织党委领导同志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委员进行直接协商等。
加强与政府协商的衔接配合。《意见》指出,“坚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等的沟通协商”;“完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联系机制,建立和完善台账制度,将建议和提案办理纳入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计划,办理结果逐步向社会公开。”这些规定,为政协协商与政府协商的衔接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推进提案办理协商,建立交办、办理、督办提案协商机制等。
加强与基层协商和社会协商的衔接配合。根据《意见》精神,政协在这方面应当也可以有所作为。在基层协商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参与乡镇、街道的协商,积极参与行政村、社区的协商,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协商。在社会协商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的政协委员作用,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协商,更好为社会服务;适度扩大政协协商参与面,邀请新社会组织参与政协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