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广水市政协网 >> 协商论坛 >> 浏览文章
“三进”协商论坛论文选登之二十八: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日期:2014-12-3 15:34:29   浏览数:

 

“三进”协商论坛论文选登之二十八

 

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办公室

 

 

一、全市人才队伍现状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人才34685人。其中党政人才312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85人,专业技术人才14841人,农村实用人才5769人,技能型人才8890人,社会人才1179人。特别是通过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企校“联姻”工程、文化名家培育工程、拔尖人才孵化工程、千名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了一批名师、名医、名人、名家,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较好地发挥了人才的引擎和核心作用。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市六类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普通人才多,技术人才少;低端人才多,高端人才少;单一人才多,复合人才少;“名誉人才”多,可用人才少。由于大多数单位都存在“四多四少”问题,普遍感到人多才少、人才难求,面临“人才荒”。

2、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全市六类人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调查中不少单位反映,再过5年,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将因后继无人,变成空岗位、空职位、空楼房的“三空”单位。全市现有乡村医生803人,其中50岁以上有313人,占25.6%。全市现有教师6598人,其中50岁以上2414人,占35%。骆店乡草店中心小学现有教师30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占73%。全市党政机关现有公务员1998人,其中45岁以上1213人,占61%。市人社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3人,其中50岁以上18人,占57%。由于年龄偏大、老眼昏花,有的乡村医生在给病人打针时竟然找不到血管,有的测绘员几乎看不清罗盘,有的老师批改作业时甚至要借助放大镜。

3、人才流失日益加剧。近年来,广水的道路、通信、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致使人才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近3年,全市流失骨干教师29人,湖风公司流失技术人员24人,广彩公司流失大学生21人。近10年,全市流失医生632人,剔除回归78人、引进158人外,净流失366人。流失人员绝大多数是年富力强、学历高、技术精、能独挡一面的中坚力量。

4、人才成长通道“梗阻”。一方面是行政体制下僵化的人才管理机制,习惯于按部就班,层层研究把关;另一方面是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用人单位常常心急火燎,“等米下锅”。由于人才管理体制的制约,致使人才优惠政策落实不了、相关手续办理不了、想要的人进不了。

5、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2014年,全市共有学生76751人,开设1603个班,如果按照国家规定,平均每6个班配备1名音、体、美教师,全市共需音、体、美教师801人,目前仅有162人,共缺639人,其中音、体、美教师分别缺206人、215人、218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整个人才队伍呈倒“金字塔”状。以公务员为例,全市共有公务员1998人,其中30岁以下104人、3045681人、45岁以上1213人。市水利局、市供销社、市工业行办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为52岁、52.6岁、54.3岁。三是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全市高端人才稀缺,特别是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屈指可数,人才队伍“金字塔”有塔无顶。全市规模企业中仅有132人具有高级职称,全市水利系统只有1名高级技师,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无1人取得高级职称。由于全市大部分行业和企业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长期在低层次和低档次里徘徊不前,难以实现竞进提质和提档升级。

6、人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费。全市农口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共有三百余人,这批人员中有一部分为科班出身,如今在40岁左右,正是干事的黄金时期。由于用人单位无力解决他们的差额工资,绝大多数人离岗外出。市农机局共有差额拨款人员37人,只有7人在正常上班。市三中在册教师有126人,近几年在校学生一直不足300人。市二中和市四中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下降,由于开设班级有限,致使部分教师无课可代,从而造成大量的人才和教育资源被浪费。

7、人才经费投入不足。2013年,广水市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为20万元,随县、安陆、曾都、大悟等周边县市同期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分别是100万元、105万元、140万元、200万元。2014年,我市人才工作经费不但未增加,反而由20万元减至16万元。河南巩义和四川古蔺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人才开发资金。自2010年以来,古蔺县投入人才开发的资金达到1.2亿,其中一次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高级人才公寓,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2013年,广水市用于人才开发的资金不足200万元。由于资金有限,影响了人才培训、引进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在人才问题上,现实情况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劳动保障到位,休闲娱乐设施配套,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会有更好的经济待遇、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广水作为一个山区县市,经济不够发达、区位优势不够明显、特色不够鲜明,在硬件上“先天不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两难”、“贫血症”和“人才荒”的问题,必须先在软件上下功夫,我们既要有吸引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也要有留住人才的条件和理由,更要有让人才有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一)高位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不可能像招商引资、城市建设那样在短期内有吹糠见米的成效,但它事关长远全局,是真正的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业。作为一方主政者,既要重显绩,更要重隐绩。十多年前,四川古蔺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同今天的广水一样也面临着人才“两难”问题。面对严峻形势,古蔺县委决定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并向全市承诺在十年内实现15年免费教育,从而开创了“才聚蔺州,才尽其用”的新局面,使之一跃成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在人才工作上,我们要有古蔺的气魄和决心。

1、市委要对人才工作作出具体规划。明确近期和长远目标,根据问题导向,制定解决办法,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出台与之配套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同时,要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市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市委、市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等同招商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把人才工作作为评先表模、干部任用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用人导向。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能让真正的人才受到冷落,让所谓的“人才”占领市场。2、要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要打破各种制约,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和通道,逐步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3、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注重在实践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不唯学历、资历、职称,不求全责备。4、要建立人才与市场对接机制,要结合广水实际和工作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三)整合资源,理顺人才管理体制。要对现有人才资源进行整合,理顺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贯通、灵活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工作具体。要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步调一致、全市一盘棋。对党政人才,要把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全力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另一方面根据自然减员,及时做好人才的引进和补充工作。对其他类型人才,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对人才流失问题,要有明确的控流目标和具体的控流措施。对应广城区富余教师,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进行调剂,充实到农村中小学。

(四)加大投入,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最有效投入的理念,克服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倾向,逐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把分散到各部门的资金集中起来,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表彰奖励、拔尖人才政府津贴、支持人才项目开发。借鉴人才工作先进县市经验,参照周边县市标准,我市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应在100万元以上,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应在500万元以上。要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资助人才资源开发。

(五)优化环境,致力打造人才高地。市委、市政府必须痛下决心,综合治理,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重才爱才的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环境、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身心愉快的生活环境、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使广水不仅成为一个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而且成为一个适宜投资创业的好地方,做到广纳天下英才。1、尊贤重能,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在全市大力倡导专注学术、研究学问、钻研业务、崇尚实干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用待遇激励人才,用荣誉鼓舞人才,用爱心打动人才。每年开展一次“十佳教师”、“十佳医生”、“十大优秀公务员”、“十佳创业人才”、“十大技师”、“十佳土专家”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2、打破“瓶颈”,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抓住人才培养、引进、考核、应用等关键环节,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把人才优惠政策制作成“广水人才明白卡”,分发到相关单位和企业,广开进贤之路。3、开展“人才关爱”行动。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引进人才办“绿卡”,为引进人才子女上学开“绿灯”,建设人才公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增强人才对广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没有来的想来,来了的就不想走,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吸引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占领人才高地,用人才引领广水跨越赶超。

 

主办:政协广水市委员会    鄂ICP16018717号
邮箱:gszx6232330@163.com 电话:0722-6232330 传真:0722-6386330 地址:广水市府前街8号 邮编:432700 设计制作:中国广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