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气象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农业活动组)
6月10日,市政协副主席梅思卫带领部分农业界别委员,对广水市气象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视察组一行,深入到“全国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杨寨镇、广水国家气象观测站、广水市气象台及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地走访视察,并举行了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广水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关于气象工作情况的汇报, 参加视察的委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视察组认为,广水市是气象灾害较频发地区。2010年以来,我市先后遭受“7.17”特大暴雨和连续四年的特大干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灾害强度大、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日益复杂的气象变化形势,我市气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气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市共建设1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广水市境内气象监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气象的预测预报准确性、时效性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三是气象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市气象局配备有三七高炮2门,火箭发射架2部,人影专用车2辆,大大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为抗旱救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气象科技支撑。
视察组指出,目前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1)现广水国家气象观测站站址已不适应气象探测环境的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广水国家气象观测站已处于城市建设的包围之中,四周都是楼房,严重影响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2)防雷减灾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作为国务院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还没有纳入市政务中心并联审批,造成在建项目防雷减灾监管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难度。(3)气象事业发展投入不足。目前广水市每年地方气象事业经费仅为11万元,加上中央气象事业经费40万元,全市气象事业经费才51万元,仅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和日常工作运转; 人影专项经费不足,制约了广水实施人工增雨的力度和效果,更满足不了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视察组建议,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气象工作局面。市气象局要立足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民生关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观测、预报、服务三大业务体系;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工作,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加大气象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气象监测水平。广水国家气象观测站要尽早选址搬迁,市政府应无偿划拨土地给予支持,确保项目实施,同时编制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并发布实施。三是严格执法监督,规范雷电安全管理。市政府应出台有关雷电灾害防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管理的主体地位和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作为受理建设项目报批的前置条件,并纳入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四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气象事业发展。市政府应将气象事业经费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将区域站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人影预算和专项经费投入。
视察组成员名单:
梅思卫 市政协副主席
何建中 政协委员 市政协提案委主任
余昌金 政协委员 市农办主任
黄 锋 政协常委 农业局副局长
余亮生 政协委员 林业局副局长
余阳萍 政协委员 林业局干部
伍卫中 政协委员 气象局副局长
孙俊华 政协委员 花飞灌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唐建军 政协委员 第一自来水公司经理
苏国平 政协委员 市畜牧局技术站副站长
熊文浩 政协委员 农机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