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巩义市、古蔺县人才队伍
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今年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12—15日,市政协组织考察组在政协副主席傅本华的带领下,对河南省巩义市、四川省古蔺县两地的人才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还有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汪维浩,政协常委、组织部副部长刘焕,政协常委、科协主席孙阳春,政协委员、人社局党组书记程全国,政协委员、卫计局副局长傅志安,政协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张孝贵,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秦传本,市政协秘书科长陈子君。
考察组分别听取了巩义市、古蔺县两地人才工作的介绍,并就如何更好地引进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科学地留住人才进行了探讨。现将两地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义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巩义为“郑州-巩义-洛阳工业走廊”核心城市之一。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2年位居河南省县域首位,连续13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2011年确立为河南省直管试点县市,巩义市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国土面积 1041平方千米,人口81.6万,耕地面积50万亩,粮食产量15万吨,农业增加值9.5亿元;工业增加值36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39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1亿元,科学技术费用支出7843万元,2012年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077人,被重点大学录取498人。
人才总量56060人,其中,党政人才152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9910人,专业技术人才22534人,高技能人才1486人,农村实用人才20102人,其他人才约500人。其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加强上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郑州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巩义市杰出人才奖评暂行办法》、《巩义市人才开发贡献评选办法》。2010年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相继出台《巩义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巩义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明确9项人才工作任务,设计9大重点工程,确定人才发展5项扶持政策和3项保障措施。2012年出台《巩义市关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引进高科技人才。
二是加强“重点人才政策”宣传。把人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人才项目等内容制作人才工作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重点企业,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电视台、《巩义时讯》上解读“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制作人物专集。组织专家开展科普宣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每年为专业技术人才健康体检,为拔尖人才发放1500元科研经费补贴。
三是推进人才项目工程实施。实施优质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十佳百优”评选。评选出骨干教师100名,名师100名,名校长10名;十佳名医、名护、村医60名,“十佳交警”。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重点企业评选中青年企业家18名,青年企业家后备人才50名。向河南省高级专家库推荐高级专家2名,省级学术带头人1名。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收录人才信息3560人次。
四是建立重点人才管理、培育。推荐35名优秀干部到上海、郑州、中科院挂职锻炼,选派90名干部任村支书,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主办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中国企业联合会专家来讲课,在浙江大学主办优秀人才培训班。在农村实施阳光工程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
五是创新引才手段、加大引进力度。建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引进各类人才20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点实验专家2人,高层次人才35人。
二、古蔺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南部边缘,古蔺县面积 318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85万。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01亿元。工业以白酒、煤炭为主。白酒产业强势发展。其中郎酒尤为突出,全县注册酒类生产企业达32户,全年白酒总产量逾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煤炭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原煤产量达274万吨,实现总产值8.5亿元,征收煤炭税费1.69亿元。
全县人才22000多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3人,本科学历2329人,大专学历4873人,高级职称429人,中级职称2690人,初级职称7210人。其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争取政策破冰,增强引才竞争力。争取直签政策引人。主动向上争取本科生“直签”事业单位、见习期享受转正工资、高定一档薪级工作等优惠政策。共引进各类急需人才5692人,争取“一村一大”、“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人才549名。引进人才提拔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220人,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3人。县内民族结构从13个上升到26个。活用编制政策引人。抓住川南监狱煤矿改制机会,引进煤炭专业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至安监局工作。采取乡镇编制、保留公务员身份、职级不变,灵活设置岗位,充分发挥该专业团队优势,解决了煤炭安全生产急需人才问题。制定特殊优惠引才。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人才经济的意见》,对经批准纳入引进范围的入选对象及团队,给予50--100万奖金,每个团队100—200万科研经费。
二是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增强人才吸引力。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在全省率先提出大力实施“学前+义务+高中”15年免费教育(2013年,仅此项投入资金1280万元)。实施“万名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党校+高校+基地”方式,培训各类人才。产业人才优先培养。坚持“优势优先,一业特强、狠抓关键”实现工业强县战略。实施“百亿酒业”、“强煤兴企”、“文化兴旅”、“富民兴村”四大产业人才工程,打造精英人才引领带动,中级人才承上启下,普通人才加快成长的人才“金字塔”梯队。人才发展环境优先改善。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建造人才公寓、人才活动中心、开办人才食堂,实施外地人才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举办联谊会、相亲会,真情关爱各类人才。
三是创新机制,放大人才集聚效应。柔性引才。先后与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把古蔺县作为高端智库实践实验基地,引进美英国外专家180多人次,高级专家2200人次,特殊技术人才1600多人次。组团引才。按照“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创办一个高科技企业,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增收”的人才工作思路,对重点企业、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进行整体引进。项目育才。建立“人才+项目+资金”育才机制,“党校+高校+基地”培训机制,“培训+遴选+试岗”选拔机制,“1+X”导师帮带机制,努力实现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专业化。
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
201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