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述(1901—1932)别号健周,城关镇人,祖居浆溪店,后迁吴店镇。出身书香门弟,幼读应山高等小学,1920年由武昌第一中学毕业,1921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潮影响,接受马列主义。1921年10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武昌高师成立党支部,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26年毕业,时值北伐军向武昌进发,受武汉党组织派遣,向北伐军递送情报,使之速攻武昌。北伐军光复武昌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党务科长,时董必武主持创办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被委任为训育主任,1927年春曾代理校长。在武昌读书期间,利用寒暑假回应山的机会,与进步青年接近,传播马列主义,发展了一批党员,为应山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与王明(陈绍禹)、博古(秦邦宪)、王稼祥、杨尚昆等人,经上海转至莫斯科中山大学英语班学习。他为人诚恳,乐于助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学习和工作。虽体质瘦弱,却勤奋学习,钻研革命理论,探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墙报编辑,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阐明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党的建设等问题,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被同学们誉为党的理论家,是当时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回到上海,被分配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因和陈绍禹、王稼祥等人反对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而受到错误打击和处分。后来事实证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实际执行中不断遭到失败,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作过了《关于取消陈绍禹、王稼祥、秦邦宪、何子述四同志的处分问题的决议》,后由中共中央派遣到华北局领导工人运动,在天津以印刷厂经理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932年在上海龙华集中营壮烈牺牲。1952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革命烈士证书”,批准何子述同志为革命烈士。